公司新聞
秋深霜重,冬意初臨

霜降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,標志著秋季的終結與冬季的序幕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載:“九月中,氣肅而凝,露結為霜矣。”
晝夜溫差劇增,初霜悄然登場
霜降時節,太陽直射點南移,冷空氣活動頻繁。氣象學上,霜并非“從天而降”,而是近地面水汽遇冷凝華成冰晶的自然現象,需氣溫低于0℃且濕度充足。古人將霜降分為三候:一候豺乃祭獸(豺狼捕獵備冬),二候草木黃落(樹葉枯黃飄零),三候蜇蟲咸俯(昆蟲蟄伏冬眠)。
食柿賞菊,祈福迎冬
霜降習俗融合了農耕智慧與生活哲學。民間素有“霜降吃柿子,不會流鼻涕”的諺語,紅熟的柿子不僅御寒補筋骨,更寓意“事事如意”。菊展是霜降的另一重頭戲,文人雅士賦詩潑墨,蘇軾“千樹掃作一番黃,只有芙蓉獨自芳”的詩句,恰合此景。此外,登高望遠、進補養生也是重要習俗,如“補冬不如補霜降”的民諺,強調此時平補氣血、健脾養胃的重要性。
詩詞諺語中的秋意與哲思
霜降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蘊。杜牧“停車坐愛楓林晚,霜葉紅于二月花”描繪了層林盡染的秋色;李商隱“青女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里斗嬋娟”借神話意象詠嘆霜月清寒。諺語如“霜降見霜,米谷滿倉”“一年補透透,不如補霜降”凝結著先人對節氣規律的總結。元稹《霜降九月中》以“風卷清云盡,空天萬里霜”勾勒出秋末的寥廓景象,而“豺乃祭獸”的物候觀察,更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。
霜降,既是秋的告別,也是冬的序章。它以霜為筆,以風為墨,在天地間書寫著季節的更迭與生命的輪回。此刻,不妨品一口甜柿,賞一抹菊香,在傳統習俗與養生智慧中,感受這份屬于秋末的詩意與溫暖。
返回頂部
掃一掃 關注我們